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Wolfgang Sand教授来我校交流授课

发布时间:2016-09-10浏览次数:2469

    2015-2016学年度期间应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所杨洪英教授邀请,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生物膜中心主任Wolfgang Sand教授来我校进行为期十二周的访问交流。在交流期间Sand教授为有色冶金专业的学生讲授生物冶金相关技术,参观生物冶金实验室并对实验进行指导。


    2016年3月1日-2016年4月22日期间,在采矿馆101为冶金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生物腐蚀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全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讲授微生物生理学、生物膜、生物腐蚀以及生物代谢的相关机理以及微生物在冶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原理。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提问,课堂满意度达到97%。   

    上课期间Sand教授为学生详细介绍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就微生物的相关代谢过程与宏观表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对于微生物方面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灵活的考试模式,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满意度达到98%,教学方式满意度达到96%,教学灵活性满意度达到99%,对于考试方式满意度达到94%。

    课堂上Sand教授通过讲解微生物生理学使得学生对于微生物代谢过程有一个简单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代谢、微生物腐蚀、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微生物降解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从生物角度理解生物冶金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Sand教授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播放、理论降解以及生产介绍使得学生对生物冶金领域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进行全过程中,王同学反馈说采用全英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幅度的提高了其英语的听说能力;赵同学反馈说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十分有幸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名牌教授的课堂,促进其对于生物冶金技术的了解并大幅度地提高其对于生物冶金的兴趣。

    2015年4月14日,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牟伯中教授应杨洪英与Sand教授邀请来我校为冶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生物采油技术的报告,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华东理工应用化学研究所针对目前采油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生物开采的研究进展,在报告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生物采油的相关研究方法,为我校研究生在生物冶金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在报告结束后,学生就生物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与牟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   

    2016年3月15-16日,Sand教授与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所杨洪英教授等一行6人到吉恩镍业参观考察,并就我国现有的镍矿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由于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存在着品位低、连晶复杂等特点,因此按照常规冶炼方法存在着浸出率低、环境负荷高等问题。杨洪英与Sand教授根据其专业知识为吉恩镍业提出生物浸镍的方法,并得到认可,双方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经过短期实验,在实验室阶段Ni的浸出率目前达到53%左右。

    Sand教授在我校合作期间指导课题组学生完成5篇SCI论文的写作工作,其中包括:Feasibility of Lead Extraction from Waste Cathode-Ray-Tubes (CRT) Funnel Glass through a Lead Smelting Process;The mechanism of leaching selenium from copper anode slimes by a nitric acid-sulfuric acid mixture(投稿Hydrometallurgy在审);Fungal degradation of elemental carbon in Carbonaceous gold ore(Hydrometallurgy见刊);Catalytic effects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surfactants on bioleaching of cobalt ore(Hydrometallurgy见刊)和The kinetic of silver and selenium leaching from copper anode slimes by nitric acid-sulfuric acid mix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