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佳绩!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发布时间:2025-08-18浏览次数:12

  202588日至11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黑龙江大庆举行,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东北石油大学承办

  我院学子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等奖1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另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本届大赛以“绿色低碳,奔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669所高校提交7736件有效作品,汇聚了来自85所高校的254件产业赛道作品,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经过网评、会评的激烈角逐,最终131所高校的338件(含20件产业赛道作品)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会师决赛现场。

 经决赛现场巡展、答辩展示等环节的激烈比拼,由刘晓明、王强指导的作品《高处“光”胜“寒”—基于仿生光热超疏水材料的风机叶片全天候自除冰系统》,赵亮、魏琳扬、毛羽鹏指导作品《风驰电掣,光温智控——集成风能回收+电致变色+辐射制冷的智能温控车窗》,陈进指导作品《一种基于三浦折叠和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王睿、李明佳(校外)、王强指导作品《冶热智电——基于虚拟异步机控制的风电冶金系统》,分别获得大赛主赛道全国一等奖。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高处“光”胜“寒”—基于仿生光热超疏水材料的风机叶片全天候自除冰系统

       团队成员:陈稳诚、林路路、高海翔、杨慧欣、李魏志、刘世成、朱鹏麟

  指导教师:刘晓明、王强

  作品简介:风电行业作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焦点,长期受叶片覆冰问题制约。本团队研发出一套基于仿生光热超疏水材料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全天候自除冰系统以解决叶片覆冰问题。仿生设计双梯度耦合谐振腔并结合低表面能物质实现材料宽频高吸收与微纳双尺度的光热超疏水协同。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热除冰技术,创新打造“光热+电热+超疏水”三位一体的全天候防除冰系统,其覆冰抑制率可达79.6%,白天晴天实现0结冰,夜间冰层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将该系统应用于叶片覆冰的风力发电机,对比传统技术可减少约70%的能耗。

作品名称:风驰电掣,光温智控——集成风能回收+电致变色+辐射制冷的智能温控车窗

团队成员:张涵智、丁相日、焦雨飞、尹澜心、崔康乐、张洪恺、王宇枭

指导教师:赵亮、魏琳扬、毛羽鹏

作品简介:伴随着人们对于出行品质要求的提高,汽车的耗能除基础的动力供应之外,还有大部分来源于车用空调的使用,以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根据实测数据显示,汽车空调的使用会使汽车能耗增加10%~30%该部分能耗亟需降低。为此,团队设计了一种集成风能回收、电致变色与辐射制冷技术的智能温控车窗,用以辅助汽车空调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经测算,作品夏季辅助汽车空调节能率可达25%。若沈阳市60%机动车(179万辆)采用本作品,每年可节约25.5万吨标准油,减排74.4万吨二氧化碳和7610.6吨大气污染物。


     作品名称:一种基于三浦折叠和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团队成员:李博儒、李政洋、张罡、刘锦、刘雪坤、牛艺嘉、姚孟璇

指导教师:陈进

作品简介:本作品针对灾害应急和户外突发情况等特殊场景的用水需求,创新性地采用三浦折叠结构使集热面积提升166%,折叠后体积仅0.05m³,有效实现高效集热与便携部署。并使用菲涅尔透镜与Fe/VN光热材料,通过协同作用强化光热转换效能,加速海水蒸发过程。同时,结合太阳能烟囱效应构建自循环气流系统,促进蒸汽定向高效传输,配合磷脱氧铜冷凝网的高效冷凝特性,实现了蒸汽到液态水的有效转化。本装置PR 性能系数达0.19,较同类装置提升46%,体现出更优的能量利用效率,为绿色淡水供应与碳中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作品名称:冶热智电——基于虚拟异步机控制的风电冶金系统

团队成员:郭百柠、邵薪源、于安澜、刘润东、杨文涛、孙启晗、顾赫桐

指导教师:王睿、李明佳、王强

作品简介:冶热智电团队立足钢铁冶炼高碳排放与风电消纳难题,融合太阳集团tyc33455电气、冶金、自动化、能动等多学科优势,将虚拟异步机控制策略应用于新能源电力与冶金电弧炉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功率支撑与多尺度频率调节,显著提升风电利用率与电网运行稳定性。硬件在环实验与热端缩尺实验验证核算,单炉次可减排二氧化碳 1.14 吨;碳足迹分析显示,每吨钢水的减排量相当于 330 m² 热带雨林一年吸碳量。团队由本科生组成,以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受理/授权专利 项,软著2项,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提供了可落地的创新型实践方案。